把红色基因融入企业血液——博威集团党建工作与企业运行机制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
发布日期:2017-11-20 来源:来源: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
博威集团成立于1987年,是一家以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、制造、销售为核心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,现有职工6100余人。调研中,我们最大体会就是博威集团“二十年磨一剑”,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和企业运行机制深度融合,有效解决“两张皮”问题,实现了“党建强、发展强”,集团党委2014年获评省“双强”党组织,集团先后荣获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、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、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等荣誉。
动力机制融合:“千难万难,老总重视就不难”。
企业运行的动力,归根到底是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,这与企业党建的目标是一致的。博威集团从只有几个人的小作坊,到今天年产值超60亿元的国家级创新企业;从只有17名党员的小支部,发展成为拥有167名党员的大党委,很重要一条,就是集团上下对党建工作价值理念的一致认同。董事长谢识才兼任集团党委书记,他高度重视党建工作,牢固确立“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,抓细了就是凝聚力,抓强了就是战斗力”的理念,要求集团管理层、党委班子必须做到企业发展与企业党建“两手抓、两手行”。谢董事长每年都亲自审定企业党建工作计划、研商党建工作载体,主动参与政治理论学习、固定组织生活日、民主生活会等党内活动,逢会必讲党建,从严抓好党建,在企业营造了“抓党建促发展”的浓厚氛围。正是集团上下二十年如一日不换频道抓党建、不变焦距促发展,使博威走出了一条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相辅相成、同频共振的新路子。
决策机制融合:“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”。
党建工作只有融入决策机制,才能真正发挥服务企业发展、凝聚职工群众的实质作用。博威集团把党的领导嵌入企业决策的各个层级,使党组织在涉及企业发展、职工利益等重大问题上发好声、奏强音。在决策制定层,博威推行党组织班子与企业管理层“双向进入、交叉任职”,董事长谢识才担任党委书记,实现党政“一肩挑”,4位董事会成员同时担任党委委员,交叉兼职的比例超过50%,从而在制度设计上确保了党政联席、共同决策。在决策执行层,6个基层支部书记全部由下属企业负责人担任,在涉及重大决策时做到上下一致、党企同心,确保集团党委的决策事项在基层得到有力地贯彻落实。在决策运行上,集团党委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党企联心、支部联勤、党员联评的“三联”工作机制,通过党企联心共同决策、支部联勤共抓落实、党员联评共促发展,使党建工作全方位融入企业决策。事实证明,这样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,对于强化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,掌握政治领导权,发挥了很好的作用,保证了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。
经营机制融合:“党员冲在前,企业发展快”。
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,核心是要做到党建与生产经营的全面融合。集团党委有一个实施了十几年的“博威先锋行动”,以“党员先锋岗”“党员攻坚队”“党员创新树”为三大载体,常态化组织广大党员立足岗位、创先争优,在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。在博威的每一个车间、每一个部门,都设有“党员先锋岗”,每一名党员都要亮岗位、亮职责、亮承诺,工作绩效当日公布,干好干坏一目了然,促使党员你追我赶,争当先锋排头兵。博威活跃着十几支“党员攻坚队”,每当遇到技术创新、专利开发的“硬骨头”,都是他们勇挑重担、攻坚克难。党员梅景和裴勇军分别在锰黄铜和高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,打破国外垄断,填补国内空白。集团“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”“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”等研发核心团队骨干都是党员,带动集团技术创新研发能力迅速提升,如今已拥有国际发明专利2项、国家发明专利40项,承担国家行业标准修订26次,技术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位居首位。集团党委组织开展“党员创新树”活动,面向党员职工开展“创新之叶”“创新之花”“创新之果”创建活动。5年来先后有257人次提出了460个创新点子,其中80%转化为创新成果。“每一名党员都是党委的千里眼和智囊,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”,谢识才董事长这样评价他们的党员。正是因为有了党委的动员号召,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线,充分发挥“主人翁”精神和“主力军”作用,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源动力。
用人机制融合:“选好一个人,激活一池水”。
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人,而做好人的工作恰恰是党组织的优势所在。为了把企业党建抓上去,2006年博威专门从东北高薪聘请了有30多年党务经验的高级政工师董国福担任党委副书记,专职从事党建工作,使博威党建有了质的飞跃。在董国福的直接带领下,集团党委深入实施“党员人才工程”,坚持“把骨干培养成党员、把党员培养成骨干、把党员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”,结出了党员人才培育的累累硕果。下属上市公司合金股份总裁张明1996年进入博威,当时还是一名普通职工,几年工作下来因为表现突出,2006年被发展入党,之后被集团作为骨干进行重点培育,先后5次轮岗培养,2013年被提拔任现职;2009年陈克柳被发展入党,2015年被提拔为板带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;2010年王正林被发展入党,2016年被提拔为特殊合金事业部副总经理,这样的情况在博威还有很多。正是有了这样的导向,党员身份在博威成为“香饽饽”,每年都有超过40人递交申请书要求入党,年均发展党员超过8名。对企业的每一名党员职工,党委还根据工种和岗位区别,细分专业(职能)类、管理类、专业(技术)类、一线操作类等4大类24小类,绘制职业发展路线图。“我们职工的职位晋升是很畅通的,只要够优秀,哪怕是辅助工也可以当集团高管,这就是我们企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所在。”集团党委副书记、副总裁俞颖其告诉我们。
文化机制融合:“每月一堂课,持续十几年”。
博威的合金产品具有四个特性,即坚韧性、光泽性、延展性、导电性。集团党委以这四个特性来打造博威独特的“合金文化”,使之成为博威人的共同遵循。十几年来,集团党委坚持“由党内向党外辐射”,探索形式多样、耳目一新的教学形式,党员职工参加党课学习发生了“要我参加”向“我要参加”的可喜转变。集团党委打造了“博威讲堂”“博威先锋”“博威电子书”3个品牌,“博威讲堂”每月一开讲,内容有书记体会、党员感悟、群众交流等;“博威先锋”是党建月刊,“博威电子书”不定期通过QQ群、微信群等发送,内容涵盖红色经典、党建知识、企业管理、心理调节等。目前,已先后举办“博威讲堂”102期,总课时达200余小时,编发“博威先锋”79期、“博威电子书”87期,累计超百万字。集团党委高标准选配30余名基层政治委员,协助支部(生产班组)做好员工红色宣讲、思想疏导等方面工作,被广大员工亲切地称为“红色布道师”。特别是2016年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集团党委专职副书记董国福在“喜马拉雅”等网络平台开设“国福频道”,他上传的200余个课件被收听下载超万人次,新华社也撰文为他的“线上党课”点赞。这些做法新、形式“潮”的党课,党员职工参与度非常高,体现了“人情、人性、人味、人文”的价值追求,形成博威文化的鲜明特质。
保障机制融合:“舍得花大钱,温暖员工心”。
集团党委用真金白银全额保证党建工作开展,每年拨付专项资金,累计投入近千万,2012年还投资200余万元建成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,成为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职工的精神家园。在关心关爱上也是“用情见心”,2003年设立福利基金,对家庭困难、重大疾病或家庭承受重大经济损失的党员职工进行重点帮扶,累计投入金额700余万元、帮扶400余人次;2007年设立奖优评先专项基金,每年从党员职工中评选一批党建、管理、技术等领域标兵;2011年设立股权激励池,对在企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党员职工给予股权激励。长期以来,集团党委还推行“住房圆梦”行动,兴建1484套员工宿舍供党员职工免费居住,并为购房员工提供10万至20万元额度不等的免息贷款,努力使每一名党员职工都能实实在在共享企业发展成果。资源要素的足额保障,让党建工作在博威这块沃土中扎下了深深的根。
博威集团党委能把党建工作做得基础扎实、特色鲜明、成效明显,关键在于他们牢牢把握了政治责任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,牢牢扭住了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,在党企融合上下足真功夫,把党建基因真正融入到了企业血液里。博威集团融合党建的成功,给予我们很大的启迪和启示。
启示之一:党建工作只有和企业发展深度融合,才有生命力。博威党建工作与企业决策、生产经营、文化建设、保障等机制的深度融合,激发党员发挥了作用,助力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,充分说明了加强企业党建工作,要与企业发展的融合,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心任务来展开,保证企业效益目标的实现。只有这样,企业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才有生命力,党的工作也才能得到员工的拥护和出资人的理解和支持。
启示之二: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,党建融入才有竞争力。党组织宣传组织、团结凝聚群众的优势,做人的思想工作的优势,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党组织只有在方向引领、人心凝聚、技术攻关、文化建设、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,党建工作才具有竞争力,从而才有可能真正融入企业。
启示之三:企业党建工作只有不断创新,才有生机和活力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,是一个不断探索、不断创新、不断发展的过程,也是党的建设历史上充满新意、富于创造的实践过程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的每一个进步,都是探索创新的结果。博威集团党建工作的成功做法印证了这一道理,他们的党建载体非常有个性、非常接地气,因而也十分受欢迎。因此,抓好企业党建工作,必须要与时俱进,像抓技术创新一样抓党建创新,使党建工作充满生机、富有活力。